来自:馬家輝 稿紙以外作者:馬家輝 (noreply@blogger.com)
終於近距離拍到了!
也有兩條中佬的抽煙照.
----
解讀張叔平的神秘笑容
--- 十五年的<東邪西毒>是其實一個開竅過程
大約三個月前我有一趟非常美好的觀影經驗, 在香港特區, 在九龍某處, 有人租了一間戲院, 就八九個人, 林青霞、劉嘉玲、張叔平、狄龍、龍應台….坐在黑暗裡, 抬頭靜看<東邪西毒終極版>之劍雨刀風。
目迷, 耽美, 我在黑暗裡偷偷望了他們幾眼, 每個人的眼睛都閃動著讚嘆的明亮, 卻又隱隱帶著迷失, 似在光影叢林裡找不到回家的路。
散場後我頗好奇他們眼中的「迷失」是否因為 --- 如同十五年前初看之時 --- 「看不懂」電影內容, 但林青霞的一句話讓我放下擔憂, 離開戲院, 一起吃飯, 她把夾著餃子的筷子停在半空, 忽然, 開心地說, 「這次我看懂了, 以前不懂的, 現在都懂了」。
看懂就好; 那麼今天的「迷失」便應只是為了光影之美。 純粹為了美。
然而這又帶出了新問題: 為什麼當年讓人不易看懂的, 今天卻又忽可一目瞭然?
我沒把這疑問說出口, 倒發現綽號「阿叔」的張叔平望著林青霞, 展露了一個神秘的笑容, 似乎想回應些什麼, 卻又為了某些原因故意不說。
於是我決定找出<東邪西毒>的舊版本 DVD 仔細重溫 (插句題外話: 相對於今天的「終極版」, 十五年前的那個版本應該怎樣稱呼? 舊版? 「初現版」? 「遷就版」? 「妥協版」? ), 為自己找尋解答線索, 看看能否猜中張叔平的笑容意義。
兩個版本的<東邪西毒>其實改動得比想像中少。 增加了一些空鏡, 刪減了一些武打, 林青霞的廣東話配音回復了普通話原聲, 幾乎就是這樣了。 哦, 還有還有, 全片全新配上了馬友友的原創音樂, 那應是最最關鍵的改動了, 蒼涼的氣氛, 落寞的意景, 皆被有如畫筆的音符勾勒出每個精緻的細部, 心隨音走, 觀眾的心情被音符牽著帶著而高低起跌, 幾乎讓人有了錯覺, 以為片中所有影像都是為了音樂而演出而說話而七情上面而喜怒樂怨, 這是音樂的力量, 配樂至此已經不是「配」樂而是「主」樂了。
當然還有經由最新數碼科技修訂的畫面色彩。 鮮艷的更鮮艷, 沉鬱的更沉鬱, 每格影像皆回復了它在導演心中的本來面目, 山是山唉水是水, 故才有令人眼睛迷路的茫然震撼。
但難道就只是這些或增添或減少的情節和音樂和畫面令人忽然把電影「看懂了」? 應該不是吧, 我猜。 不會的, 這都非常重要, 但也應該不僅於此。
別忘了在舊版本到終極版之間有著十五年的遙遠時間啊。 十五年了。 這些年來, 王家衛陸續拍了不少新作品, 觀眾看完一部又一部, 除非是故意關掉頭腦或心靈, 否則總不能不有以領悟有以學習有以長進, 初時或許全部「看不懂」, 其後的, 看懂一些了, 又多看懂一些了, 再多看懂一些了, 一些連一些再連一些, 層層相加, 到了最後自會熬煉出一套「看懂王家衛」的索隱方法。
是的, 這些年來, 電影導演在光影創作上有了顯明的微調變化, 可電影觀眾也不會是原地踏步, 甚至除了王家衛, 他們亦能從其他導演的其他作品裡慢慢摸索和累積出一點看戲的本領。 關鍵字: 開竅。 這就是了, 從十五年前的<東邪西毒>到十五年後的<東邪西毒>, 從彼時到此時, 電影觀眾 --- 包括林青霞以及如我一般的善男子善女子普羅眾生 --- 其實經歷了一段時間不短的開竅過程。
馮小剛最近在香港某公開場合上嘲諷香港觀眾水平不高。 高低基礎先不論, 「開竅」卻是有的, 電影領域除了講究「創作藝術」, 亦不能欠缺「觀賞藝術」,套句大陸慣用語, 凡事總有一個過程。 十五年, 就是這個過程的局部展現。
張叔平當天的神秘笑容, 背後隱藏的是不是就是這個答案?
終於近距離拍到了!
也有兩條中佬的抽煙照.
----
解讀張叔平的神秘笑容
--- 十五年的<東邪西毒>是其實一個開竅過程
大約三個月前我有一趟非常美好的觀影經驗, 在香港特區, 在九龍某處, 有人租了一間戲院, 就八九個人, 林青霞、劉嘉玲、張叔平、狄龍、龍應台….坐在黑暗裡, 抬頭靜看<東邪西毒終極版>之劍雨刀風。
目迷, 耽美, 我在黑暗裡偷偷望了他們幾眼, 每個人的眼睛都閃動著讚嘆的明亮, 卻又隱隱帶著迷失, 似在光影叢林裡找不到回家的路。
散場後我頗好奇他們眼中的「迷失」是否因為 --- 如同十五年前初看之時 --- 「看不懂」電影內容, 但林青霞的一句話讓我放下擔憂, 離開戲院, 一起吃飯, 她把夾著餃子的筷子停在半空, 忽然, 開心地說, 「這次我看懂了, 以前不懂的, 現在都懂了」。
看懂就好; 那麼今天的「迷失」便應只是為了光影之美。 純粹為了美。
然而這又帶出了新問題: 為什麼當年讓人不易看懂的, 今天卻又忽可一目瞭然?
我沒把這疑問說出口, 倒發現綽號「阿叔」的張叔平望著林青霞, 展露了一個神秘的笑容, 似乎想回應些什麼, 卻又為了某些原因故意不說。
於是我決定找出<東邪西毒>的舊版本 DVD 仔細重溫 (插句題外話: 相對於今天的「終極版」, 十五年前的那個版本應該怎樣稱呼? 舊版? 「初現版」? 「遷就版」? 「妥協版」? ), 為自己找尋解答線索, 看看能否猜中張叔平的笑容意義。
兩個版本的<東邪西毒>其實改動得比想像中少。 增加了一些空鏡, 刪減了一些武打, 林青霞的廣東話配音回復了普通話原聲, 幾乎就是這樣了。 哦, 還有還有, 全片全新配上了馬友友的原創音樂, 那應是最最關鍵的改動了, 蒼涼的氣氛, 落寞的意景, 皆被有如畫筆的音符勾勒出每個精緻的細部, 心隨音走, 觀眾的心情被音符牽著帶著而高低起跌, 幾乎讓人有了錯覺, 以為片中所有影像都是為了音樂而演出而說話而七情上面而喜怒樂怨, 這是音樂的力量, 配樂至此已經不是「配」樂而是「主」樂了。
當然還有經由最新數碼科技修訂的畫面色彩。 鮮艷的更鮮艷, 沉鬱的更沉鬱, 每格影像皆回復了它在導演心中的本來面目, 山是山唉水是水, 故才有令人眼睛迷路的茫然震撼。
但難道就只是這些或增添或減少的情節和音樂和畫面令人忽然把電影「看懂了」? 應該不是吧, 我猜。 不會的, 這都非常重要, 但也應該不僅於此。
別忘了在舊版本到終極版之間有著十五年的遙遠時間啊。 十五年了。 這些年來, 王家衛陸續拍了不少新作品, 觀眾看完一部又一部, 除非是故意關掉頭腦或心靈, 否則總不能不有以領悟有以學習有以長進, 初時或許全部「看不懂」, 其後的, 看懂一些了, 又多看懂一些了, 再多看懂一些了, 一些連一些再連一些, 層層相加, 到了最後自會熬煉出一套「看懂王家衛」的索隱方法。
是的, 這些年來, 電影導演在光影創作上有了顯明的微調變化, 可電影觀眾也不會是原地踏步, 甚至除了王家衛, 他們亦能從其他導演的其他作品裡慢慢摸索和累積出一點看戲的本領。 關鍵字: 開竅。 這就是了, 從十五年前的<東邪西毒>到十五年後的<東邪西毒>, 從彼時到此時, 電影觀眾 --- 包括林青霞以及如我一般的善男子善女子普羅眾生 --- 其實經歷了一段時間不短的開竅過程。
馮小剛最近在香港某公開場合上嘲諷香港觀眾水平不高。 高低基礎先不論, 「開竅」卻是有的, 電影領域除了講究「創作藝術」, 亦不能欠缺「觀賞藝術」,套句大陸慣用語, 凡事總有一個過程。 十五年, 就是這個過程的局部展現。
張叔平當天的神秘笑容, 背後隱藏的是不是就是這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