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Janettso
在開始基礎教學時,先來介紹一位美國的平面設計師 Roxy Radulescu 所創建的個人網站「Movies in color」。這個網站的特別之處在於擷取電影中各種經典劇照並配上對應色卡,來表現顏色以及電影藝術與造型設計之間的關係。該網站更新的速度非常快,你不只可以從中增加對色彩的敏感度,還可以見習到美學概念用於生活上,像是裝置藝術、排版設計、甚至服裝搭配等等都可以學以致用。
「眼睛為靈魂之窗」之意就在於被賦予的另一種視覺享受。色彩的組合上千萬種,顏色的加總不只是呈現肉眼下的形態,還可以透過這些配色方式了解電影所呈現的氣氛,以及角色們的內心世界。然而,這個部分多數交由電影美術指導們來負責,也偏屬於電影製作後期的階段。現今的電影課程仍多偏向導演或是編劇等熱門職位居多,很少有機會可以接觸與美術指導相關工作性質的知識,因此藉由以下五種基本電影配色模式來了解電影的色彩美學。首先從最基本的架構開始談起。
色相環(The Color Wheel)
互補色模式(Complementary Color Scheme)
上兩圖為電影《艾蜜莉的異想世界》(Amélie)劇中的對應色卡,是一種典型的紅色配綠色之對應效果。通常兩種對比的色彩象徵衝突行為,透過外在的互補色彩之呈現來表示角色內心正處於矛盾或是身心交瘁的狀態。
電影《鬥陣俱樂部》(Fight Club)就為橙色與藍綠色之對應搭配作了完美的詮釋。陰暗的部分以藍綠色表示,明亮的部分就以橙色來呈現,就像人的內心充滿著各種正、負面思維來抨擊一個完整的個體。
電影《落日車神》(Drive)與上一個圖所呈現的效果有異曲同工之妙。然而,互補色並非總是如此明顯,也與使用的對比程度有些許關聯。以電影《鬥陣俱樂部》的另一幕場景為例,外觀看似全以藍綠色作為色彩效果,仔細地觀察後會發現偏橙色的膚色與其藍綠色的背景相對。
相似色模式(Analogous Color Scheme)
電影《瞞天大佈局》(American Hustle)中的一幕場景以紅色、橙色、棕色與黃色彼此色彩相接使電影的整體色調偏向暖和的氛圍,畫面幾乎不含一絲緊張之氣氛。
三等分配色模式(Triadic Color Scheme)
尚盧高達(Jean-Luc Godard)採用三等分配色模式來呈現其1964年電影《狂人彼埃洛》(Pierrot le fou) 的整體色調。
補色分割模式(Split-Complementary Color Scheme)
柯恩兄弟(Coen brothers)之電影《即刻毀滅》(Burn After Reading)中一幕場景就以紅色及其對應之綠色與藍綠色來呈現。
矩形配色模式(Tetradic Color Scheme)
電影《媽媽咪呀!》(Mamma Mia)使用了矩形配色模式來呈現其派對場景,為該場景展現出良好的協調感,而非淪落似迪斯可舞廳(Disco)樣俗不可耐之貌。
除此之外,近來多數電影所呈現的色調以橘色與藍綠色等互補色為居多。橙色多用於明亮及肌膚之處,而藍綠色則用於陰暗之處。
根據電影《心靈角落》(Magnolia)中的場景顯現出好萊塢對該模式的偏愛。以橙色為置中色,強調其臉部的肌膚,而藍色則退至後方陰影處作為襯托。
這次的介紹先告一段落,希望讀完這篇的你們對電影色彩有基礎的認識,之後會更深入探討電影色彩的運用。
[資料來源:Movies in Color, Cinema 5D]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