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3日
《十 月圍城》是我今年看到的最好電影。事實上,如果中國電影的現狀就是影片開頭呈現的危機,那麼《十月圍城》就是義人李玉堂,《三槍》就是壞人閻孝國。力挽狂 瀾於歲末,《十月圍城》在滿目荒涼中讓我們重新對中國電影生出希望。你看,就算只有李重光、阿四、少林和尚王復明、劉公子、沈重陽、方紅,孫中山依然活下 來。
謝霆鋒不是偶像派,范冰冰絕不是花瓶,在王學圻帶動的氣場裏,每一個演員都成了為中國革命而活的中國人,因而,這部電影的電影史意義不 在未來的獎項,不在明星的突破或轉型,也不在於販夫走卒至死一躍成了志士烈士。影片開始的時候,編導詳詳細細為每一個小人物找到一個獻身革命的理由,而 且,一個個壯烈死去的時候,我們都難過得一塌糊塗,甚至,最後,當重光的三輪車失控從階梯上往下滑,我情不自禁說出,其實重光可以不用坐在車裏。
是 的,其實每一個都不用出來保護孫中山,就像電影中,清末的中環人頭攢動,可站出來和閻孝國作戰的,也就一小撮。但是,事情就像我的師兄羅崗說的,要討論的 不是為什麼要保衞孫中山,而是誰來保衞孫中山,所以,重光坐在車裏不是策略,是革命,是孫中山最後的台詞:“今天,假如再道何為革命,我會說:欲求文明之 幸福,不得不經文明之痛苦。這痛苦,就叫作革命。”這個痛苦,被電影渲染得非常徹底,每一次,死者的生卒年月出現在屏幕上,整個影院都在唏噓,而《十月圍 城》的力量在於,雖然影片講述了獻祭在聖壇上的普通人,但是,人物也好,觀眾也好,都沒有因為這痛苦對革命有所懷疑。這是影片最飽滿最激情的地方,沒一個 人有過猶豫,每一個人都毫不猶豫。
這個影片準備了十年,今天來看,恰是時候,在一個革命和信仰漸成詞彙的年代,《十月圍城》把光榮和夢想注入了香港、注入了中國。就此而言,這一次,電影院裏的滾滾熱淚最應該。誰不曾有流淚的衝動,誰就該罰看十遍《三槍》。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