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anuary 24, 2010

北望是齊放,百花在香港──訪問林家棟

Q:祝雅妍
A:林家棟

吸引的是香港文化本身

Q:香港電影的核心是甚麼?


A:我覺得是一種精神,以前的電影中都有一種倫理關係,好正面的,有俠義的態度的,現在沒有了,好像沒有訊息,以前的電影即使是題材較輕鬆的,仍然有一個很清晰的訊息告訴觀眾,而這是脫離不了東方人、中國人、香港人那種態度,可是那種倫理價值,現在卻愈來愈模糊了。

Q:這與社會整體的發展有莫大的關係,倫理已不是現代人的核心價值,人與人之間疏離感很強。


A:因為現在人們喜歡個人主義。我不是說要鼓吹以前的價值觀,可是,現在很明顯你不會知道隔壁住的是誰,一起住的也可能是各自在埋首於網上的世界。現在的社會很不真實,整個社會都變了……

Q:在這情況下,香港電影可以擔當甚麼角色?因為70年代可以打入東南亞市場,影響其他地方的港產片都變了,香港味愈來愈淡,你認為香港電影有沒有可能再取得一個領導的地位?

A: 可以的,不過非常困難。投資者一定是計算成本的,市場是一切。然而香港人有當日的成績(雖然今日已退色),香港人勝在有創造力,包括市場,也是我們去創造 的,現在缺少的,正是這創造力……那時候,其他地方的人喜歡看香港電影是因為當中的文化,當中人的質素。你說是蠱惑又好,是轉數快又好,也是有吸引力。可 是現在要是你與大財團合作,要顧及內地市場,投資者可能會說(你的情節)這個那個轉得那麼快,觀眾可能未必即時明白過來,那我們是否要做適當的協調呢? (這一下來)便褪色了,變了。

我相信很多外地導演如果有足夠時間,也可以拍出好的香港電影,但卻未必拍得出香港的味道,因為這涉及整個思 維模式、文化,我今天跟你說這個電影,這個所謂創意工業,賣點不也就是文化特色!故事橋斷來來去去都是那幾個,不同的是文化味道,背景文化,然現在就是欠 缺了。香港本身已沒有根了,由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到今天回歸了12年,兩面不是人,那怎辦?唯一我們可以做的,之前所說的精神也開始褪色。

不需要名牌保證

Q:說來這有點像自我放棄,你認為了迎合市場而放棄了自己特色?

A:是的,在生意角度而言沒有錯,需要保本,可是保本不等同沒有創意,對嗎?

Q:那其他地方,比如韓國,對於香港電影市場的影響在哪裡?


A: 你看《追擊者》,你認識那些演員嗎?不認識的,何來市場包裝可言?有一些市場是需要名牌保證,但不等於沒有名牌便不成功。創意工業,要的是「創」,《追擊 者》故事好、導演好,10個月時間拍,就是創意跑出來的,我們需要的不就是這些!除了我們所說的保本基金……第二就是需要有創意,繼續去維持,去爭取一個 空間,除了本地市場,是否仍可讓外地再看到有本土特色的香港電影,這是幕前幕後所要去創造的。

Q:可以說現在空間仍是有的,不過是大家忘記了透過自身的優勢再去創造,而只想到去迎合市場?

A:是的。很簡單,我曾經聽過一個例子說,(有人)拿一個戲去戲院排檔期,有人說不如將那個演員換成了某人,換了,我給你一個好的檔期。我自己是演員,我也很矛盾,現在已不是有誰就一定可以大賣的年代了。

Q:是不是整個行業的模式僵化了,仍是停在8、90年代的邏輯?

A: 現在大家常說的斷層便是這個意思。你看今年暑假有那許多外語片,這是從前不會有的景象。這是對行業的諷刺。因此我們需要加把勁,經驗告訴我 : 不是沒有空間,反而是有更大需要,包括我們見到一些新的導演,拍攝手法風格上有不同,而且是成功突圍的。空間是有的,投資者在保本以外也可以嘗試指導他怎 樣去成熟。

90年代初的投機心態,美其名叫進取,這十年八年整個社會去投機進發,沒有了毅力,而其實這又正正是香港的特色,由6、70年 代全盛下來的毅力、精神,以前的電影總有這樣的一個人物,現在沒了,不只是電影,在任何的社會層面也感受不到這個態度,我是有點失望,不過失望也不用怕, 我們希望在明天,繼續做。

空間相對大了

Q:是這原因令你認為在自己的能力所及,也希望可以做些事情推動香港電影的發展?比如這次嘗試當監製?

A: 其實是有一點使命感,我不會左右導演的藝術取向,可是一定要搞清楚主題訊息,有共識後便行動。這次我是零經濟,壓力很大,又要管數,又要平衝各方面,可是 我不想做一個只是管數的監製,寧願做一個討人厭的監製,常到現場看導演怎樣拍,演員怎樣做等等,這是完全與我之前的經驗相反,可是很感動的是當聽到工作人 員,比如收音師說,家棟,我知道你做監製,我立刻來幫手……其實有心人大有人在,只是苦無機會。……我也是別人給我機會的,觀眾才有機會認識我,所以在製 造過程中希望可以讓更多人得到機會。

Q:作為監製,你又怎樣去平衡製作組跟投資者的關係?


A: 這次老闆沒有任何意見,也是本著「我信你」(的態度)去做!可是這樣我就有更大壓力。這次劉德華是有勇氣的,一來,我第一次當監製,二來,他對導演認識不 太深,三來,投資的錢其實不算少,再加上用的是新演員……我知道有很多很有熱誠可是沒有經驗、沒有機會的人,我說不怕,你去做你去試,只要你做好準備,沒 有經驗,那就用比別人多一倍的時間去做,這是對投資者,對給你機會的人的尊重。

Q:對你個人而言,香港電影的理想環境是怎樣?

A:百花齊放,可是這是要先有一個理想的環境才會出現的,現在北望就是齊放,百花就留了在香港,一吹風,又到了北面放……其實香港真的是需要營造一個好一點的環境。

Q:中國有一個龐大的市場,因此不論甚麼行業,大部份人都覺得生機就是北望神洲,可這卻會被其市場消解了自己。


A: 是的,但另一方面我又覺得現在是最好的,因為空間相對大了,如果在香港要拍一些超高成本的電影,考慮會很多,於是有一部份人到了內地發展,而餘下的……留 在香港的,便需要、有機會不斷去創造一個環境,讓自己可以繼續拍攝電影。要不斷向內求,去發現可能性,你看有很多編劇去了當導演……無他的,這是自負盈虧 的行業,你可以去創造。當然框架是會有的,指的是投資者的資金與信心,可是既然有框架,那就在框架以內做到最好為止,這才有用。有危才有機,香港不是沒有 生存空間,只是大家沒有了耐性……可是我始終覺得,一個創意工業,是要去創造市場。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